唐詩三百首第230首劉長卿的《送靈澈上人》,收錄于清人孫洙(蘅塘退士)《唐詩三百首》第八卷五言絕句。靈澈是中唐時期著名詩僧,俗名湯源澄,會稽人。他出家的地方是會稽云門寺,游方住在潤州(今江蘇鎮(zhèn)江),詩人送別他回寺寫了這首詩。上人是對僧的尊敬稱呼。
蒼蒼形容寺的周圍樹木繁茂,在青山上,傍晚鐘聲可聞,表示環(huán)境極為幽靜。夕陽下荷笠獨歸,詩人目送他漸漸遠去,高僧的飄逸形象和送別詩人的心情容貌,同幽雅的環(huán)境組合成一幅和諧優(yōu)美的畫圖。
送靈澈上人作品原文
送靈澈上人
劉長卿
蒼蒼竹林寺,杳杳鐘聲晚。
荷笠?guī)标枺嗌姜殮w遠。
送靈澈上人譯文注釋
譯文一
竹林寺已是暮色蒼茫,傍晚的鐘聲杳杳悠揚。
你肩背斗笠身披斜陽,獨自回到遠方的青山。
譯文二
樹木蒼翠的竹林寺啊,遠遠傳來聲聲晚鐘。你背著斗笠,披著斜陽,獨自一人歸向那遙遠的青山。
注釋
靈澈:本姓湯,會稽(今浙江省紹興市)人,后為云門寺僧,從嚴維學(xué)詩,與僧皎然同游。此詩別本題作《送靈澈上人》。
竹林寺:在今天江蘇省鎮(zhèn)江市南的黃鶴山上,別名鶴林寺。
荷(hè)笠:荷在這里是負載的意思,荷笠即背著斗笠。
送靈澈上人作品鑒賞
賞析一
這首詩寫詩人在傍晚送靈澈回竹林寺的情景。詩中情與景融,構(gòu)思別致,語言凝練,為中唐山水名篇。前兩句,描寫靈澈歸宿處的竹林寺在蒼郁的山林中,此時日暮黃昏,仿佛寺院里傳來悠揚的鐘聲;后兩句,寫靈澈頭戴斗笠,身披夕陽余暉,獨自向山林走去,越走越遠,點明詩人停步目送,依依惜別的心情。全詩精美如畫,也表露出詩人失意而淡泊的情懷,因而構(gòu)成一種令人體味不盡的閑淡意境。
《唐才子傳》評靈澈:“性巧逸,居沃洲寺,嘗取桐葉剪刻制器,為蓮花漏。”靈澈與劉禹錫、權(quán)德輿等友善。劉禹錫有《送僧仲剬東游兼寄呈靈澈上人》詩。
賞析二
此詩如同一幅優(yōu)美的畫卷,遠山蒼翠,中有山寺,一僧荷笠而獨行,并且漸行漸遠……詩中最佳妙處在于第二句“杳杳鐘聲晚”,一則于靜默中忽現(xiàn)鐘聲,在前后的視覺所見間夾雜以聽覺所聞,從而使得短小的詩篇變得更加立體,富有層次感。二來此句也直接首句,并引出下句,做了很恰當、完美的銜接--遠有山寺,故有鐘響,晚鐘敲起,正似催促靈澈歸去。
五絕因其短小,所涵蓋的內(nèi)容不可能太多,往往直擷取生活中所見、所聞、所歷、所想,最動人心魄的一個片段,此詩便是如此,詩中雖然并沒有出現(xiàn)詩人本體,也不下任何感情色彩濃郁的字句,但其中所蘊含的深切的友情,以及詩人和靈澈這一刻共同的恬淡、平靜的心緒,就都在這短短二十個字中浮現(xiàn)出來。
賞析三
這是一首送行詩,題目中的靈澈上人,俗姓湯,字源程,會稽(今浙江紹興)人,是中唐時期的一位著名詩僧。靈澈上人在會稽云門山云門寺出家,詩中的竹林寺在潤州(今江蘇鎮(zhèn)江),是靈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。這首詩寫于傍晚時分,詩人送靈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。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靈澈上人的深厚情意,也表現(xiàn)了靈澈上人清寂的風度。在藝術(shù)手法上,本詩拋卻以往送別詩的極盡渲染,改用清幽閑淡的筆調(diào)描寫送別,以清言表深情。
全詩共四句,“蒼蒼竹林寺,杳杳鐘聲晚。”兩句寫靈澈上人欲回竹林寺的情景。詩人佇立遙望:蒼蒼山嶺郁郁竹林之后便是靈澈的居所。此時日已向晚,遠遠地傳來了寺院悠揚的鐘聲,仿佛催促靈澈歸山。“荷笠?guī)﹃?,青山獨歸遠。”兩句寫詩人目送靈澈上人辭別歸去的情景。夕照中,靈澈上人背著斗笠,夕陽的余暉如披風或蓑衣披在他身上。他漸行漸遠,身影慢慢消失在青山中。“青山”接應(yīng)首句“蒼蒼竹林寺”,點出寺在山林里。“獨歸遠”顯出詩人佇立目送,依依不舍,結(jié)出別意。
中國古詩如同中國文字,重在會意而不在言傳,因而“言有盡而意無窮”,這是藝術(shù)的高妙境界。本詩寫離別卻不見一個明顯的“送”字,只是用精練的語言創(chuàng)造出靈澈上人歸去的深遠意境。開頭一句從顏色著筆,以“蒼蒼”二字寫竹林寺所處之地的深邃。第二句從聲音著筆,以“杳杳”二字寫竹林寺的藐遠。“蒼蒼”、“杳杳”四字重疊,極精練地描繪出一幅深遠的青山寺廟圖。末句以“獨歸遠”含蓄地寫送別。這一句以對靈澈上人漸行漸遠的背影的描寫,襯托出詩人對靈澈上人依依不舍的真摯情意。一個“獨”字雖然寫的是靈澈上人,但其實反映了詩人內(nèi)心深處因友人離去而產(chǎn)生的孤獨與寥落。這個結(jié)尾言淡情深,令人回味。
全詩即景寫情,構(gòu)思精致,語言精練秀美,意境閑淡,為唐代山水詩中之名篇。
送靈澈上人作者簡介
劉長卿(?-約790)
字號:字文房
籍貫:宣城(今屬安徽)
作品風格:雅暢清夷,工秀委婉
詩人小傳:
劉長卿(約726年~約786年),字文房,宣州(今天安徽省宣城市)人,唐代著名詩人。他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進士,肅宗至德年間任長洲尉,因事下獄,貶播州南巴(今天廣東省茂名市東南)尉。代宗大歷年間,他擔任淮西鄂岳轉(zhuǎn)運留后,因鄂岳轉(zhuǎn)運使吳仲孺的誣陷,被貶睦州(今天浙江省建德縣)司馬。官終于隨州(在今天湖北省安陸市境內(nèi))刺史,故史稱“劉隨州”。
劉長卿的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,尤工五言。他的五律簡練渾括,于深密中見清秀,因生平坎坷,故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,同時對安史之亂后中原荒涼凋敝的景象也有所反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