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詩三百首第293首李商隱的《為有》,收錄于清人孫洙(蘅塘退士)《唐詩三百首》第十卷七言絕句。這是一首閨怨詩,以“為有”頭二字標題循慣例,因為有些詩內(nèi)容較復雜,難以用幾個字作標題,就采用首二字作標題,或徑作“無題”。全詩是說明怨的原因。云屏就是云母屏風,代表室內(nèi)華麗裝飾,無限嬌指室內(nèi)無限嬌美的女主人。鳳城,京城,指長安。春宵本來是由寒變暖的大好時光,為什么“怕”呢?三四句說明了原因。想不到嫁了高官(唐代三品以上官員可以佩戴稱為金龜?shù)慕痫椀凝敶?,要拋開自己去早朝。這同王昌齡的詩句“悔教夫婿覓封侯”的意思相似。
為有作品原文
為有
李商隱
為有云屏無限嬌,鳳城寒盡怕春宵。
無端嫁得金龜婿,辜負香衾事早朝。
為有譯文注釋
譯文一
云屏映襯的美人格外嬌美,京城寒冬已過卻怕過春宵。
不想嫁了個做高官的丈夫,辜負溫暖的香衾去上早朝。
譯文二
因為有云母屏風的遮蔽,更顯出她的無限嬌媚,京城寒意已盡,她卻反怕那春日良宵。沒來由地嫁給一個佩金龜袋做高官的丈夫啊,他辜負了芳香的錦被,而要起身去早朝。
注釋
云屏:雕飾著云母圖案的屏風,古代皇家或富貴人家所用。
無端:沒來由。
金龜:古代官宦代表身份的飾品,原為金魚,《新唐書·輿服志》載:“(武則天)天授二年,改佩魚皆為龜,其后三品以上龜袋飾以金。”
為有作品鑒賞
賞析一
這是一首閨怨詩。本來春宵應(yīng)能勝過冬夜,不應(yīng)怕。但一則春夜本已短于冬夜,二則為官的丈夫又忙早朝,春宵就更短了。一個“怕”字寫出了這位貴婦對閨中生活的留戀和重視。由此,她對丈夫為官甚為不滿。這樣的感情與王昌齡的“悔教夫婿覓封侯”基本相似。這類詩從思想內(nèi)容上看無甚深意,表現(xiàn)技巧也屬一般,在作者的七絕中不是優(yōu)秀作品。
這首詩以前兩字為題,其實就等于“無題”,表面上是寫長安(鳳城)少婦春日的閨怨,其實細細品味,詩中所洋溢的隱約倒有炫耀之意。開篇即言富貴之家方能配置的“云屏”,其后又言“金龜婿”、“事早朝”,則此對夫妻富貴自不必論,“怕春宵”正因春宵良且美,故畏其短,可見雙方情感也是非常深厚的。既然如此,又何怨之有呢?參看王昌齡《閨怨》中說“悔教夫婿覓封侯”,則或為從征,或為應(yīng)試,夫婿不在身旁,因此而怨,可以理解,夫婿就在身旁,不過每日早起入朝而已,與其說是怨,還不如說是喜。
清人屈復在《玉溪生詩意》中分析道:“玉溪(即李商隱,他號玉溪生,后人也有以玉溪稱之的)以絕世香艷之才,終老幕職,晨入暮出,簿書無暇,與嫁貴婿、負香衾何異?其怨也宜。”此語論李商隱有一定道理,論及此詩則未必,難道李商隱作此詩意是“我雖有負香衾,官位居高者亦然”嗎?這種阿Q精神豈能入玉溪生之詩呢?故此私以為,此詩即寫婦人假怨語以炫耀,別無他意。
賞析二
本詩為閨怨詩,創(chuàng)作時間沒有準確記載,有人推測大概作于唐武宗會昌六年(846年)至唐宣宗大中五年(851年)之間,即李商隱之妻王氏去世之前。全詩抒寫了宦家少婦因夫婿忙于上朝,拋下她香衾獨臥而心生的怨情。本詩對少婦的心理刻畫極為細致,少婦嬌嗔的口吻也極為動人。為有,此以首句前二字為題,與詩歌內(nèi)容沒什么關(guān)系,也屬于無題詩一類。
詩的頭兩句烘托氛圍,點明題旨。第一句點詩的女主人公出身官宦之家。“云屏”是華麗的屏風,在此代指深閨。第二句交代時間和地點,點明詩眼:寒意漸退,春意漸濃,長安城內(nèi)初春之晨,窗外絲絲寒意,帷帳內(nèi)溫暖舒適,正所謂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;然而一個“怕”字,讓人意想不到,確定了這首詩的情感立足點。
后兩句用婦人的口吻明寫閨怨。女主人公埋怨自己與一位顯赫官員成婚后,丈夫顧不得居室之中的春暖以及妻子的濃濃情意,每日早起登朝,只留下自己一人獨守空房。于是,女主人公產(chǎn)生了“無端”的抱怨和“辜負香衾”的悵恨。金龜婿,唐三品以上官員佩金飾龜袋,在此代指夫婿的官職顯赫。這兩句詩用語平淡而表意深切,將女主人公心底的閨怨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本詩之意,同王昌齡《閨怨》中“悔教夫婿覓封侯”、李益《江南曲》“早知潮有信,嫁與弄潮兒”可謂異曲同工。不過王詩輕松活潑,趣味盎然;本詩則鄭重地將夫妻廝守與夫君忙于國事相對立,以多情怨無情。對比之下,實際上揭示了古人一種普遍的煩惱,即功名與家庭有時難以兼顧,理想和現(xiàn)實又經(jīng)常沖突。李商隱一生長期被這種煩惱纏繞,未得解脫。他一生苦惱多于快樂,哀傷多于甜蜜,這樣的生命體驗也都在他的詩歌中得以體現(xiàn)。
為有作者簡介
李商隱(813—858)
字號:字義山,號玉谿生
籍貫:懷州河內(nèi)(今河南沁陽)
作品風格:高華典麗
詩人小傳:
李商隱(813~858年),字義山,號玉溪生、樊南子,晚唐著名詩人。祖籍懷州河內(nèi)(今河南省沁陽市),生于河南滎陽(今鄭州滎陽),十九歲時因文才而受到牛黨成員、太平軍節(jié)度使令狐楚的賞識,引為幕府巡官。二十五歲進士及第,旋即被李黨成員、涇源節(jié)度使王茂元辟為書記,王茂元愛其才,招為婿,他因此遭到牛黨的排斥。此后,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斗的夾縫中求生存,輾轉(zhuǎn)于各藩鎮(zhèn)幕府充當幕僚,終身郁郁而不得志。
晚唐之際,詩風漸頹,是李商隱的出現(xiàn)將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,其詩構(gòu)思新穎,想象奇特,形象鮮明,語言優(yōu)美,風格秾麗,七絕、七律尤為所長。他的很多詩揭露了當時的政治黑暗和社會動亂,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更是寫得纏綿悱惻,膾炙人口,但部分詩篇也過于隱晦迷離,難于索解,至有“詩家總愛西昆好,獨恨無人作鄭箋”之說。他與杜牧齊名,合稱“小李杜”,還和李賀、李白合稱為“三李”,與溫庭筠合稱為“溫李”。
唐詩常識
在經(jīng)歷過盛唐、中唐的繁盛之后,唐詩至晚唐逐漸走向沒落,但這并不是說沒有好的作品、重要詩人出現(xiàn),而是總體格局偏小,詩人群也開始萎縮。這一時期的重要詩人有杜牧、李商隱、溫庭筠,等等,其作品形成了唐代詩歌史上最后的輝煌。
而與傳統(tǒng)的閨怨詩相比,此詩又頗香艷,“云屏”、“無限嬌”、“春宵”等語,此前閨中詩所無,可見中晚唐詩風之變。有趣的是,“金龜婿”因此詩而流傳成一俗語,原本指貴婿(唐官三品以上得才服金龜),隨著時代的轉(zhuǎn)變,如今已經(jīng)變成富婿的代名詞了,后人往往只見其“金”,已不知“金龜”二字真正的來源了。